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5年对世界和中国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标志性的年份

题目描述

【题目】    2015年对世界和中国而言,都是具有重要标志性的年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截至2014年底,这个合作倡议已得到沿线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目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倡议已经落实。在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人民网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团结的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 《中国历史》   

材料三:2015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9月份还将迎来千年发展目标截止的期限,将举行涉及可持续发展、发展筹资与投资、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中国必将这一系列的会议上发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理事国的重要作用。这都得益于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随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人民网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9年先后恢复了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 《中国历史》

请回答: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样的外交方针?

(3)联合国在哪次会议上确定成立的?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三、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答案解析

(1)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3)雅尔塔会议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4)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1)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根据题干给出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确定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这次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结合所学知识,“一国两制”构想最初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从材料三、材料四可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提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