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广东进行调研。他表示之所以来到广东,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21日挂牌。地处沿海的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分别侧重于“促进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天津自贸区则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                                                    

——人民网        

材料三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都是深化对外开放的载体。自贸区给‘一带一路’添市场活力,‘一带一路’助自贸区连接成势。”                         

——《东方时空》                                        

(1)珠海是“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之一,除珠海外,广东还有哪些“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据材料一,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选广东作为视察地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材料二中“两岸经济”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1992年,哪两个组织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大陆推行怎样的基本方针?

(3)据材料二、三,你认为自贸区的设立和“一带一路”战略有何关系?

 

答案解析

(1)地方:深圳、汕头。说明:坚持改革开放并推向前进。地位: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作用: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技术,推进改革,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2)局面: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组织: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关系:自贸区和‘一带一路’都是深化对外开放的载体,自贸区为‘一带一路’服务、添市场活力,‘一带一路’助自贸区连接成势。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中处于广东除了珠海还有深圳和汕头。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选广东作为视察地说明党和国家要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的地位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通过经济特区这个窗口引进海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对外开放的的经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最终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以经济特区的作用是在加强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技术,推进改革,带动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岸经济发展通过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得到深化合作,实现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两会在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即“九二共识”。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指,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3)根据材料二“天津自贸区则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可知,自贸区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根据材料三“自贸区给‘一带一路’添市场活力,‘一带一路’助自贸区连接成势。”可知,自贸区为一带一路为添市场活力、                   助自贸区连接成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