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题目描述
【题目】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四: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中哪项措施最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使秦国出现“家给人足”的现象?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华,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的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商鞅变法;奖励生产(2)唐太宗(李世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3)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4)退牧还耕、设立“司农司”管理农业;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任一点)(5)政府的政策、农民的积极性、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任两点)
(1)根据材料一“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由此可知,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改革中奖励生产最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使秦国出现“家给人足”的现象。(2)根据材料二“贞观年间”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继位后,年号“贞观”,因此,材料二记载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情景;唐太宗在位时期,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出现了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3)根据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把许多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衡量管理政绩好坏的标准;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5)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有:政府的政策、农民的积极性、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相关试题
(单选题)治疗落枕,根据循经远部取穴选用的是
(多选题)目前我国生产活动统计范围主要包括(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应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
(单选题)当体内糖类不足时,机体为了满足身体
(判断题)下颌下腺摘除术后,患者出现口角歪斜
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
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是()。
()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参照执行《
同样大小的峰值磁化电流,交流比直流易于发现试
下列不属于《监狱法》第二章规定的内容的是()
变形系统
以下不属香薷散药物组成的是().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①公元前3世纪罗马
附加险条款与基本险条款相抵触处,以基本险条款
上行感染的急性肾盂肾炎主要特点是肾组织内有多
广告费应属于( )
做为地陪在旅游团抵达的前一天,你应落实哪些接
单栋建筑的造型包括()。
一个完整的创业团队应具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