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6:29:06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收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和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儒学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通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作者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汉代儒学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所,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其出现的根源。

材料三 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是百分之百正确,反而存在明显偏向。如常把中西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比之排孔,他们对中西文化关系的论述对于后人更富于启迪意义。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否定孔子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否定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收融化各家”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以汉代儒学为例加以说明可以联系所学,从董仲舒吸收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来回答。(2)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根据材料中的“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可以看出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根据“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可以看出提出民主君仆和地方自治;根据“学校是议政的场所,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可以看出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联系所学可知,其出现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联系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否定孔子儒学的原因是,认为儒学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工具。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否定的进步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后人以启迪等方面来回答。其局限性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分析得出。

(1)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说明: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主干,吸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他的“天人感应”赋予君主崇高的权威。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2)特色: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民主君仆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原因:儒学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工具。进步意义:从理论上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后人以启迪。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绝对的否定儒学过于偏激,缺乏理性。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