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

题目描述

【题目】“中国梦”凝聚着各方共识,砥砺国人前行。“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工业化强国之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示意图

(2)在“3”这段时间(1912﹣1919年),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52年,中、印、美三国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4)依据材料三,为改变工业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实行此项措施后,取得了哪些成就(写出任意2项即可)?

答案解析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3)比较落后、发展短暂而曲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4)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结合所学可知,魏源在林则徐的《四洲志》的基础上大量增补扩充,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详尽地介绍西方的著作。通过材料中“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根据图中1912﹣1919年曲线走向可以看出,“3”这段时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3)根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曲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发展短暂而曲折。由于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导致了近代工业整体落后、发展缓慢的局面。(4)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如,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