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题目描述

【题目】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妥协与和平】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中正(1931.8)

材料一

材料二:张伯伦宣称带来了和平

 

 

(1)阅读材料一,面对日军侵略中国,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什么后果?材料二中1938年张伯伦挥舞着的文件的签订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抗争与和平】

材料三:中国战场

材料四:欧洲战场

 

 

(2)读材料三,写出中国战场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抗战,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一例。材料四再现了盟军采取什么军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合作与和平】

材料五:……(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二战后,欧洲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材料五中“再也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采取这一方式对欧洲各国发展有何意义?

(4)基于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至少两点)

 

答案解析

(1)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人民饱受欺凌。助长了德国法西斯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爆发。(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诺曼底登陆。(3)走向联合(或建立欧盟);维护了欧洲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任一点)(4) 和平不能建立在对敌的妥协上;面对人类共同敌人法西斯,需要各国携手,才能打败敌人实现和平;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有助于减少冲突,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等。(任2点)

(1)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中的关键词“不抵抗”和时间“1931年”可知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根据图二的时间“1938年”和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可知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肆意扩军备战,吞并了奥地利,却并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的抵制和制裁,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了求得一时的太平,与德、意、法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中国战场上国民党领导的战役是台儿庄战役,共产党领导的战役有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材料四体现的是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这就是诺曼底登陆,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3)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联合的相关知识,从“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政治上也逐渐要求走向联合,1993年欧盟成立,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的统一;有利于提高欧盟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例如:和平不能建立在对敌的妥协上;面对人类共同敌人法西斯,需要各国携手,才能打败敌人实现和平;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有助于减少冲突,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