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    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研究者按照史料的呈现方式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下图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1)根据材料回答,材料一中的壁画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哪一方面的历史?

材料二: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回日本。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派遣使节来唐朝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中的高僧是谁?

材料三: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留下的珍贵文献叫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唐朝外交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实物史料   外交(对外交往)(2)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鉴真(3)玄奘   《大唐西域记》(4)对外开放

(1)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壁画属于实物史料,从壁画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外交方面的历史。(2)根据材料“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回日本”可知,日本派遣使节来唐朝的目的是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3)根据“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结合所学可知,“他”是玄奘,他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留下的珍贵文献是《大唐西域记》。(4)根据三则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外交的典型特点是对外开放。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