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为了了解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某校八年级(11)班同学开展了

题目描述

【题目】为了了解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某校八年级(11)班同学开展了如下环节的探究,请你参加。

(夜泊之伤)

材料一  1911年,梁启超曾夜泊马关,在春帆楼感慨万千,遂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的诗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七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伤心地”因何事而让梁启超伤心?

(分离之痛)

材料二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摘编自丘逢甲①《离台诗》

①丘逢甲: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这首诗是作者被迫离台时所作,表达了满腔的爱国热忱和对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的愤慨。

(2)材料二中“宰相”所割之地有哪些?

(瓜分之辱)

(3)《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你认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材料二中“割地”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4)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

(1)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事件:中日在此签订《马关条约》。(2)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3)社会状况: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有关系,正是由于将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引发三国干涉还辽,使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4)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国际社会中任人宰割。

(1)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1911年,梁启超曾夜泊马关”的十七年前,即189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中日在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2)根据材料二中的出处“《离台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正是由于将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引发三国干涉还辽,使列强以此为契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所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如: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国际社会中任人宰割等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