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日益完善。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秦汉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官僚政治体制的日益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但到秦汉时期便不同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同时设立太学,为五经博士设弟子50人。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顺帝时左雄改革察举制,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况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选官的途径和标准?概括东汉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3)材料三中卫瓘关于选官方面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据材料三说明卫瓘认为“复古乡举里选”的合理性?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秦汉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在古代封建世袭,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血缘世袭及门第等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选拔标准。(2)途径,根据材料“汉武帝建立孝廉察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选官的途径是察举制度;标准,根据材料“孝廉察举体现了“以德取人”的鲜明意向”可知,察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以德取人;变化,根据材料“在实际察举中,汉廷对吏能十分重视”“东汉时孝廉都要经过吏员试用期才有资格被举至中央”可知,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根据材料“使以举荐为主的察举制,开始向采用书面考试的科举制演化”可知,举荐和考试相结合。(3)主张,根据材料“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等信息可知,卫瓘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察举制。合理性,根据材料“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可知,察举制可以选贤任能;根据材料“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可知,察举制可以纯朴民风教化百姓;根据材料“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可知,察举制的实行可以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也可以激励官员担当作为。(4)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以血缘世袭的世官制到汉代以孝廉为标准的察举制,再到以品德(后期主要是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对当今选官制的借鉴意义是选拔官员注重德才兼备,注重官员的实际行政能力,并要做到要任人唯贤。
(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世袭。(2)途径:察举制。标准:以德取人。变化: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和考试相结合。(3)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察举制(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作用:可以选贤任能;可以纯朴民风教化百姓;可以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可以激励官员担当作为。(4)价值:要任人唯贤;要注重德才兼备
相关试题
北半球大部分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
7036 在((GB/Tl6260---19
[多选] 在个人住房贷款中,( )应同时与
(单选题)出口验单按顺序编号,()换编一次,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
2016年12月9日上午,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他
《建筑消防安全检测评价技术规程》规定,由消防
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学说的创立者是:
调节系统的实验有哪些目的?其内容有哪些?
在顶棚装饰构造设计中,顶棚的构造、用料、()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江西∶庐山
江大中学今年的升学率有明显的提高,很多家长认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集体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
可降气祛痰,适用于肺气不降的痰稠喘满及风热郁
转向器游隙过大会导致 。( )
SE机烟支搭口夹末的原因之一是()。
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服务型都市农业指游客一年四季都能欣赏到鲜花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