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1:17:5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答案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知是民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仁政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可知是天人感应思想;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从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以及巩固统治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故爱民必先节用”归纳出薄敛节俭;第二小问结合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角度回答即可。 (4)政治观依据材料四“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从反对君主专制和主张君臣平等回答;经济主张结合所学从工商皆本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回答。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