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9:19: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词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B.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处境凄惨。

C.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

D.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这几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答案解析

【1试题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需要结合词句内容分析典故运用的效果。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2试题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此三句是由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表达自己的隐忧。A项,“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错误;B项,“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错误,应该是“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C项,“迎神致祭”错误。应该是“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故选D。【3试题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作者借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惨败的历史事实,咏叹近事,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需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A项,“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错误。是借宋文帝草率出师北伐惨败的历史事实,咏叹近事,来作为对当时伐金需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的深切鉴戒。B项,分析不全,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还有借古喻今。C项,分析不全面,慨叹南宋遭到挫败,还有借古喻今,伐金需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故选D。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委婉含蓄,避免平直。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二、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三、抒情言志,表明心迹。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四、引发联想,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五、简洁精练,内涵丰富。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