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2-12-16 14:40:21

材料 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经验类化说的

题目描述

  主观题

  材料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经验类化说的经典实验。他以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作被试,把他们分为两组。要求他们练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主试给第一组学生充分解释水的折射原理;而不对第二组学生说明水的折射原理,他们只能从尝试中获得一些经验。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在水下1.2英寸处,两组学生的成绩相同。接着,条件变化了,水下1.2英寸处的靶子被移到水下4英寸处。这时两组学生的成绩便表现了明显的差异:没有了解折射原理的学生,他们投掷水下1.2英寸靶子时的练习不能帮助改进投掷水下4英寸靶子的练习,错误持续发生;而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则迅速适应了水下4英寸的条件。(1)贾德在该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何种学习迁移理论?(4分)(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4分)(3)依据该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什么?(5分)(4)该理论对教学的主要启示是什么?(5分)

答案解析

[搜题无忧题目解析(1)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经验类化说(概括话理论)。 (2)该理论的基本观点: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先前的学习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来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前的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前后两种学习中。 (3)根据贾德的经验类化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所概括出来的.并且是两种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或概括化的经验。 (4)概括化理论告诉我们,要重视基本原理.理论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概括。①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原理或规则的教学,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 ②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逻辑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年龄特征等,还要照顾到教学时间和教法要求,力求把最佳的教材结构展示给学生。 ③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此外,还应加强教材中概念.原理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④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