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秦王色挠(_______)        (2)王曰,何坐?(_______)

(3)虽千里不敢易也(_______)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吾欲辱之

B. 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 以大易小,甚善         吾欲辱之,何以也?

D. 安陵君其许寡人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答案解析

【甲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乙选自《晏子春秋》  作者:晏婴   年代:春秋【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坐”是“犯罪”的意思。【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A项“之”意思分别是“的”和“代词”;B项“而”分别表示“顺承”和“转折”;C项“以”都是“用”的意思;D项“其”分别表示“语气词”和“代词”。【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说”通“悦”,愉快的意思,第一个“使”是“派”的意思,第二个“使”是“出使”的意思。“得无”是“难道”的意思。【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晏子主要靠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唐雎主要靠勇敢、靠威武不屈的拼命精神。分析文章内容作答即可。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