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谈判桌、签约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场景,一些场景定格了一场战争的

题目描述

【题目】谈判桌、签约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场景,一些场景定格了一场战争的终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图二 《马关条约》签订的场景

图三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图四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1)图一签订的条约内容中哪一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之所以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依据是什么?

(2)图二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一项内容是什么?这个条约的签订直接促使哪一场近代化探索的出现?

(3)图三中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图四中拉开这次战争的序幕是哪次事件?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解析

(1)五口通商;依据: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戊戌变法。(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序幕:九一八事变;根本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图一是鸦片战争之后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就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五口通商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第二小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内容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3)依据所学可知,图三是《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1900—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第二小问,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合作构成了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基础和核心,是抗日战争能够坚持14年之久,直至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