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国际局势纷纭变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

题目描述

【题目】国际局势纷纭变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政府提出的战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请说出在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都有哪些?请举一例。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显著特点?指出“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

(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欧共体成立(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3)特点: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外交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WTO;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APEC;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亚投行。(任意两点即可)(4)国家的综合国力。

(1)根据材料一“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可知,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冷战时期最能体现中国政府“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外交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根据材料中“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结合所学可得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两极格局受到冲击。结合所学可得出“新的力量”有欧共体成立(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特点是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政府奉行“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活动有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WTO;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APEC;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亚投行。(4)综上所述,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即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的变化。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