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一:2012年8月20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2012年8月20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薄谷开来故意杀人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薄谷开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二:2012年11月6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枪杀我13名中国船员的糯康等湄公河案罪犯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判处被告人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死刑;判处被告人扎波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处被告人扎拖波有期徒刑八年;同时判决六位被告人连带赔偿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共计人民币六百万元。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我国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2)上述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3)上述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解析

(1)我国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2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2分)(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2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3)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从设问角度看,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从设问的内容看,题文中对犯罪分子的打击,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所以从法律的保护作用回答即可。(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从设问角度看,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从设问内容看,从题文中对高官以及重大犯罪分子的打击,可以看出我国法律的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怎样维护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从设问角度看,属于怎么做的问题,从设问内容看,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从学法守法懂法用法,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