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13:36:24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摘选自《新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布望……共和制庋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人”看来“中国”有哪些特征?对这些特征的强调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

答案解析

(1)根据“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亲被王教,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可知“中国”的特征主要是崇尚礼仪,衣冠华美,注重道德和教化。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促进先进文化的延续和积累、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2)根据“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可知维新派论“变”的特点主要是“除旧”与“布新”相连;“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和西学的不断传入的角度进行总结。(3)根据“革命为唯一法门”、“共和制庋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可知孙中山的策略是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孙中山的努力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掀起国民革命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1)特征:崇尚礼仪;衣冠华美;注重道德(或教化)。积极影响:促进先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2)特点:“除旧”与“布新”相连;“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主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发展及西学的不断传入。(3)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掀起国民革命等。(任两点)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