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阅读材料回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之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论是相当保守的,是不伦不类的。但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但“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始于1915年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尽管在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但是,如果没有它对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孔学的批判,人们就不能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就不能为以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准备适合的土壤。
请回答:
(1)“中体西用”是近代哪一派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能被改革派和保守派接受的理由。
(2)材料二是近代那一派别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政治上的主张。
(3)材料三中“民为贵,君为轻”是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主张的“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在近代中国的哪部法律文件中得以体现?
(4)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答案解析
(1)派别:根据所学可知“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理由:改革派:从改革派的角度看主要利用“中体”为源来宣传“西用”即有利于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保守派:保守派看到的是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为根本的“中体”,虽然也有“西用”,但是保守派只要维护封建正统地位即可,所以容易被保守派接受。(2)派别:根据材料二“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和材料出处“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可知为维新派的主张。主张:根据所学可从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回答。(3)思想家:根据所学可知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思想的是孟子;文件:根据材料三“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可知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联系所学可知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影响:根据材料四“如果没有它对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孔学的批判,人们就不能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就不能为以后新文化运动中的左翼接受、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准备适合的土壤。”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特点:从材料一学习器物,材料二、三学习制度。材料三学习思想,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等。
(1)洋务派;改革派:有利于学习西方科技,有利于减轻兴办洋务的阻力(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保守派:维护了封建伦理纲常。(2)维新派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3)孟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相关试题
【单选题】 变压器的额定电流等于绕组的额定容
[多选] 下列关于个人理财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事件与1935年一二﹒九运动具有因果关系
下列有关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的说法,错误的
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简答题】 头脑风暴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哪
一份涉密文件的国家秘密标志为“秘密★8年”,
下列关于可收回金额的表述,正确的有()。 -
历朝统治者都重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建设。
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据预先约定的
每年五月下旬,山东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介绍,2014年城
下列条款中( )是劳动合同的约定必备条款。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
车辆识别代码有()位组成。
脊髓灰质炎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
根据企业信用标准,将企业相应的分为A、B、C
请同学们通过“66职通车”app完成见面课的
.以下关于IEEE 802协议类型的描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