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秦汉文明体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据

题目描述

【题目】    秦汉文明体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明。据此,请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秦国 B.西汉 C.秦朝 D.东汉

【2】在秦朝的暴政下,爆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A.武王伐纣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3】下列是中国古代政治清明的几个“治世”,其中出现在西汉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的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杯酒释兵权 D.稳固大一统局面

【5】“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重大措施奠定儒家学说的封建正统地位,这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创立科举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昏庸 B.严刑峻法 C.外戚和宦官专权 D.军阀割据

【7】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8】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我国古代历史著作是    (        )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

【1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 )

A.班超 B.司马迁 C.班固 D.司马光

答案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七雄中的国家,B项建立于公元前202年,D项建立于公元25年。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所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项符合题意;A项是西周建立,C项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D项发生在东汉末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3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帝时期,C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太宗时期,D项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玄宗统治前期。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4依据所学可知,“汉武”是指汉武帝。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思想文化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与秦始皇有关,C项与宋太祖有关。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与秦朝有关,B项与清朝有关,C项与隋朝开始。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成为了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东汉中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专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依据所学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的中原地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教,来世就能得到幸福,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封建统治,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因而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8依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是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产生于古印度,C项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D项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9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编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它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他写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C项符合题意;《汉书》 是《史记》之后的断代史;A项《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编年史,B项《汉书》 是《史记》之后的断代史,D项是国别体史学著作。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0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经营西域,C项所著《汉书》,D项所著《资治通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