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原文大意:不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所以成都平原没有荒年,人们也没有挨过饿,天下人把它称为“天府”。)

(1)根据右图和材料,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

(2)该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是谁?从图中找一找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这一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都江堰;(2)李冰(或李冰父子);分水堰、飞沙堰、宝瓶口;(3)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注意保护环境;要有创新精神。(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材料反映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是李冰;从图中找一找它由分水堰、飞沙堰、宝瓶口几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合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要有动手的精神和思考的能力,要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要破坏环境,要注意保护环境;要有创新精神。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