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的改革和变法。

题目描述

【题目】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中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的改革和变法。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安庆十六中七(2)班同学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和改革”史学探究活动,请你来参与。

(图说改革)

(1)图一涉及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改革,该改革的两个主要人物A、B分别是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观点相同?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探究改革)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是因为哪项措施的实施?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现象。

(3)结合材料二,请你归纳图二的这场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4)试分析以上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

(感知改革)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解析

(1)A:秦孝公;B:商鞅;法家;北魏孝文帝改革(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促进北方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答对任意一点即可)(4)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变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等。(言之有理即可,至少要答出两点)(5)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改革要符合人名群众的利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其中根据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B是主持变法的商鞅,A是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根据材料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激励着人们“勇于公战”的措施是: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3)根据材料二“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有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变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等。(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改革要符合人名群众的利益;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