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2018原创)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社会

题目描述

【题目】(2018原创)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1)据材料一指出这种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2)材料二中作者评价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分析作者怎么看待这次事件?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齐整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3)材料三中提到的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是什么?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儒生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

答案解析

(1)百家争鸣;仁。(2)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并没有保证秦王朝的长久,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作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愚蠢的做法。(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用的是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儒生妄议朝政,招致秦始皇的不满,为了控制思想领域,秦始皇决定焚书坑儒;汉武帝时,国家强盛,思想领域却不能统一,董仲舒上书汉武帝主张用儒家思想治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叫百家争鸣;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2) 根据材料二“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部分书令。后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在咸阳活埋,史称“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因此,材料二中作者评价的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并没有保证秦王朝的长久,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作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愚蠢的做法。(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因此材料三中提到的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用的是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儒生妄议朝政,招致秦始皇的不满,为了控制思想领域,秦始皇决定焚书坑儒;汉武帝时,国家强盛,思想领域却不能统一,董仲舒上书汉武帝主张用儒家思想治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因此材料二秦始皇和材料三汉武帝对待儒生的态度截然不同。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