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各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通问现代世界的500年》
(1)材料一中,图片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岀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但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2中“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是哪一地区?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但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材料三: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3)材料三中,“发现美洲”和“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分别站在谁(或什么)立场、角度来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答案解析
(1)依据图片1中的起点刘家港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材料一中,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是麦哲伦。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可知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缓解了当时中国的粮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2)依据材料二信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但又造成了全球分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2中“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是美洲、欧洲。材料二中“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但又造成了全球分裂”是指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交通往来,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相继走上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欧洲(或欧洲人的立场)立场、角度来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材料三中,“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站在全球的角度或平等的立场、角度来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1)郑和下西洋;麦哲伦;缓解了当时中国的粮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2)美洲、欧洲。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交通往来,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相继走上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3)欧洲(或欧洲人的立场)。全球的角度或平等的立场。
相关试题
【填空题】 摇床选煤法适宜处理13mm以下的
8725 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
关于防火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 工作岗位设计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判断题)高处作业分为一般和特殊两类,在作业
(单选题)按照邮件封面书写的(),将相关邮件
(单选题)关于密码算法中,最著名的公钥密码体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
下面对地球上淡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标价方法是( )。A直接标价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8年北京抽样]每年的农历五月初端午节
光纤通信是指________________
印刷滚筒离合压可以在任意的对应位置进行。
粉尘属于气溶胶状态污染物而雾则是属于气态污染
MAO增高见于( )
在归纳论证中,如果所有前提都为真,且论证形式
下列选项中,可以启动Tomcat的是哪个命令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