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近代以来,俄国的发展历史不仅影响着自身,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题目描述

【题目】近代以来,俄国的发展历史不仅影响着自身,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材料一 作为传统的陆权国家,俄国一直缺乏与外部世界沟通联系的出海口。18世纪初彼得大帝顺应时代潮流和建设海权(“海权”指拥有对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国家的要求,在夺取黑海和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斗争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海权思想体系。 

——李顺兴《彼得一世的海权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材料二 1907年8月,英俄经过1年多的谈判签订了关于波斯、阿富汗、西藏问题的中亚协定。欧洲因这个谈判的成功而分成了两个对垒的帝国主义集团,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多极均势变为两极均势。

——朱嬴泉《欧洲重组与1907年英俄中亚协定》

材料三 1938-1940国防工业的生产增加1.8倍。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国防力量明显增强,已能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武器,如齐射火箭炮(卡秋莎)、KB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1941年2月制订了将民用工业转向军用工业的计划。苏联的经济体制和工业结构对于国民经济迅速转上战争轨道起了重要作用。战前国防工业的发展及军事经济潜力的增强,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 为全面遏制苏联,美国确定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缔结北大西洋公约,以此控制西欧并将其纳入美国对苏战略体系。……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诞生。

——吴鑫、杨涓《北约的历史演变及主要特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哪两个海权国家分别在17、18世纪占据世界体系的中心地位?彼得大帝从哪个国家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2)材料二提到的“两个对垒的帝国主义集团”是指哪两个集团?两大集团间进行的哪场战争彻底瓦解了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战后战胜国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一战后的欧洲形势,指出从1938年开始苏联增强国防力量的外因是什么?当时苏联怎样的“经济体制”和“工业结构”使国民经济迅速转上战争轨道? 依据材料概括这种转变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美国的遏制,苏联在军事领域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荷兰,英国。瑞典。(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德国法西斯的扩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了国防工业和军事力量,为二战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由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建立了华约。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俄国……彼得大帝……在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斗争中……”可知,荷兰,英国两个海权国家分别在17、18世纪占据世界体系的中心地位。从瑞典手中夺得出海口。(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欧洲因这个谈判的成功而分成了两个对垒的帝国主义集团,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多极均势变为两极均势”可知,它们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瓦解了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一战后形成的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38-1940国防工业的生产增加1.8倍。卫国战争前夕,苏联国防力量明显增强,已能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武器,如齐射火箭炮(卡秋莎)、KB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战前国防工业的发展及军事经济潜力的增强,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经济基础”可知,从1938年开始苏联增强国防力量的外因是德国法西斯的扩张。使国民经济迅速转上战争轨道的因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这种转变增强了国防工业和军事力量,为二战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为全面遏制苏联……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诞生”可知,美苏关系由由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为了对抗,苏联在1955年建立了华约。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