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见证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历程,中国铁

题目描述

【题目】铁路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见证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历程,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飞速发展,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阅读下列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顺舆情”……而不得不缩短铁路,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并由骡马牵引车辆。

——摘编自郝瀛《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

在《建国方略》(写于1917—1919年)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材料三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四十年来我国铁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四十年来,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高铁运营里程从零到世界第一。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长到2017年底的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路网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摘自郑长毅《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

(1)唐胥铁路是近代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铁路是哪一运动的产物?材料反映该运动受到哪些阻力?

(2)材料二中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的出发点是什么?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主张修筑“高原铁路系统”的原因是什么?修筑“高原铁路系统”体现了三民主义中哪一思想?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世界首台蒸汽机车诞生于哪一国家?促进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中国铁路变迁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运动:洋务运动。阻力:受到顽固派阻挠,受到当时落后观念阻挠。(2)出发点:从战略角度考虑,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出发主张修铁路。原因:主张修筑“高原铁路系统”是为了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思想:体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3)国家:英国。原因: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4)启示:坚持改革开放,注意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等。

(1)根据材料一“1879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的口号。1879年处在洋务运动时期,所以该铁路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根据“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等可知,该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受到当时落后观念阻挠。(2)根据材料二“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可知,孙中山从战略角度考虑,从维护国家安全角度出发主张修铁路。根据“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筑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可知,主张修筑“高原铁路系统”是为了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首台蒸汽机车诞生于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促进中国铁路从“跟跑”到“领跑”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改革开放,注意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