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7-29 11:21:55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在

题目描述

【题目】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在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并不相同。在我国,发展观的演变按时问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我国的诸多问题都是由生产落后和经济贫乏引起的,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第二个阶段,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于是“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第三个阶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现仅有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全面发展,“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第四个阶段,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第五个阶段,我国虽然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的焦点,全面的小康社会应该是“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分享”。不同的发展观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指导我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请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

本题以我国的发展观的演变按时间的顺序大体分为五个阶段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合理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注意题目设问要求,即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发展观演变,而发展观的每一次丰富和发展又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故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发展观来源于我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故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发展观的每一次变化又指导着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向前发展,可以从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推动发展观演变。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发展观的每一次丰富和发展又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决定认识,发展观来源于我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引起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发展观的每一次变化又指导着人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向前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拓展,人们的“发展观”还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