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通知(1980年9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回答,这种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的做法是从哪里起源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实现)工业化或发展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2)阶级斗争、经济(现代化)建设(3)安徽凤阳小岗村、国有企业改革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材料答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可知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工业化,为了实行工业化,我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故答案是:(实现)工业化或发展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2)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答案是:阶级斗争、经济(现代化)建设。(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改革的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开始,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故答案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国有企业改革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