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题目描述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从2008年起,我国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5分)

(1)除上述图示外,你还了解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1分)

(2)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仍保留着无数晶莹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应怎样保护和传承?(2分)

(3)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我们应当如何对待?(2分)

 

答案解析

(1)春节、中秋节、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陶瓷工艺、泥人(2)我们应该在了解、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传播、弘扬和发展,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得以源远流长。努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弘扬者和保护者。(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能排斥,也不宜全盘吸收,而应该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在尊重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试题分析:(1)首先要理解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节日方面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戏曲方面如: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东北二人转等;手工工艺如:陶瓷工艺、泥人、根雕等。回答时不要和题干给出的四项内容重复就可以。(2)本题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属于简答题,识记基础知识就可以回答。我们应该在了解、学习、继承的基础上传播、弘扬和发展,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得以源远流长。作为中学生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弘扬者和保护者。(3)本题考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识记基础知识就可以回答。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多元化发展。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不能排斥,也不宜全盘吸收,而应该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在尊重自己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各国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共同繁荣进步。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