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教育的发展中,( )时期的选士制度( )由于实施不当导
题目描述
单选题
在古代教育的发展中,()时期的选士制度()由于实施不当导致当时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A 魏晋南北朝科举制 B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C 隋唐科举制 D 隋唐九品中正制
答案解析
[题目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它把人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中正:有名望的推荐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由于实施不当致当时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经唐、宋、明、清各朝代的发展更加完备。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直至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存续了13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B
相关试题
3201 用吸附色谱分离生物碱,常以____
8200 苯巴比妥类药不宜用于A、镇静、催眠
5083沟通的基本要素是()。6284
(单选题)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作用不包括
(单选题) 地方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
(单选题)农合机构投资业务中()是一种约定时
民以食为天。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
控制我国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会自理能力主要包括( )①
不同类型的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阶段不一样()。
新准则引入的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反映了承租人自
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的渠道扁平化模式属
如果通用工艺规程与专用工艺规程发生矛盾时,应
根据我国《保险法》,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
对以所购车辆为抵押的个人汽车贷款,借款人需交
距离衰减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水泥配制。
下列文书采用引述开头的有()
哪些因素可以判断超一流的大学()?
企业的采购单,包括哪些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