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对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

题目描述

【题目】对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今天的高校招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  ……无论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和实施环境上有何根本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一千多年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的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的选拔人才。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三  见下图。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它诞生于哪个朝代?

(2)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有何优点?

(3)材料三中进士次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你知道头名(第一名)称什么吗?

(4)你认为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科举制度。  隋朝。(2)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或公开、公平、公正)。(3)状元。(4)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它诞生于隋朝。(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制度的优点是:公开考试、平等竞争;从材料里的“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是相同的”这句话,可以得出结论。可见科举制是寒门学子的希望,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不受身份和财富的限制。(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料三中进士次名称榜眼,三名称探花,头名(第一名)称状元。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科举制度的积极的影响是: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不至于受身份的限制不能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人才;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