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地图能助我们直观而生动地认识历史。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地图能助我们直观而生动地认识历史。

(图史互证)

料料  “安史之乱”后割据倾向最强的是河北地区的藩镇,这些节度使原来随安绿山叛乱,之后投降朝廷,国而被允许保留对自己部队的指挥权,并且统治大片土地。虽然这些以前的叛将接受唐朝所赐名号,并对长安的帝国政府名义上效忠①,但他们自己的领地如同独立的王国。他们任命自己的官吏,招募军队,征收赋税,任命自己的继承人②,这在制度上意味着他们成了世袭统治者。

北方人口大为减少,唯有东南地区有余粮(主要是大米)可供输出。国此,在“安史之乱”之前只是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的大运河,突然成了唐朝中央政府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摘编自(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1)从材料中,找出能证明以下结论的史料。(从材料下划线部分选择:写序号即可,多选,错选不得分)

节度使名义上服从中央:________

节度使与中央抗衡:________

(2)上题(1)所述局面,出现在安史之乱后,这一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

(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朝形式示意图。

唐朝中央政府必须筹措粮食等物资供应都城。依据文字材料,在下图中画出这一时期供应唐朝都城的物资运输路线。

要求:路线有明确的起止点,用箭头表示物资运输方向,方位准确。

(地图对比)

(4)比较图1和图2的局势,完成以下表格。

 

特点概述

地图中对应信息

共同点

 

图1:辽、宋、西夏等政权并存

图2:宋、金、西夏等政权并存

各民族间进行经济贸易

 

不同点(举出一个变化即可)

 

 

 

 

答案解析

(1)①;②(2)藩镇割据(3)路线要求:起点(江南地区)、终点(长安)、方向(江南至长安)、路径(经大运河)。(4) 特点概述地图中对应信息共同点民族政权并立(对峙)  两幅地图中,民族政权边界都设有榷场 不同点 符合地图信息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可以从政权兴替、边界变化、都城变化等角度回答。

(1)据材料“虽然这些以前的叛将接受唐朝所赐名号,并对长安的帝国政府名义上效忠①,但他们自己的领地如同独立的王国。他们任命自己的官吏,招募军队,征收赋税,任命自己的继承人②,这在制度上意味着他们成了世袭统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节度使名义上服从中央的句子是“这些以前的叛将接受唐朝所赐名号,并对长安的帝国政府名义上效忠①”;节度使与中央抗衡的句子是“他们任命自己的官吏,招募军队,征收赋税,任命自己的继承人②”。(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所述局面,出现在安史之乱后。这一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藩镇割据。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朝形势示意图。唐朝中央政府必须筹措粮食等物资供应都城。据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供应唐朝都城的物资运输路线是从江南的扬州出发,运到洛阳、转运到长安。(4)仔细观察图2和图3的局势可知,是辽、西夏和北宋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图,图2和图3的局势的共同点是政权并立;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榷场是各民族间进行经济贸易的场所,图2和图3的局势的不同点有,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南下,南宋偏安江南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