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为历代统治者重視,为璀璨的中华文化作出

题目描述

【题目】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为历代统治者重視,为璀璨的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

(1)材料一中图1发现于我国长江流域某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典型遗址的代表,该遗址是什么?当地的房屋属于什么建筑?

(2)材料一中图2铁农具在我国什么朝代出现?此外当时还有什么技术的出现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材料一中图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由谁主持修建?它建成后使哪一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4)材料二中的“商鞅变法”维护了哪个新兴阶级的利益?

答案解析

(1)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2)春秋时期;牛耕的出现(3)李冰;成都平原(4)地主阶级

(1)依据材料一图1“稻谷图”分析可知,这处遗址是河姆渡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图2铁农具在我国春秋时期出现;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4)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因此商鞅变法维护的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公元前356年,为了富国强兵,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对秦能够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