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并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及图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

(1)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地点是哪里?

(2)这种“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试验,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农村改革制度?

(3)材料二中有A、B、C三个城市,其中哪一个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写出英文字母代号和名称)

(4)改革开放后,哪一决定进一步推动了上海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解析

(1)安徽凤阳小岗村(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B 深圳(4)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注意顺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下了一份生产契约,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后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一座现代化大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图中ABC三处分别为汕头、深圳和珠海。故选B。(4)第一小问关于上海的发展措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如今浦东开发去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的发展。第二小问对外开放的格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开放层次先是设立4个经济特区,后来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再后来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后来向内地和边疆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