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

材料一: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材料二:土改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材料四: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该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材料五: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1)针对材料一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出现了哪些违背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

(4)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是什么?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对比,你认为政府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解析

(1)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辽宁宽甸农民受惠于土地改革,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2)据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要“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3)据材料“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大跃进”运动,据材料“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社员)工资分5-7个等级,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可知,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违反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大跃进”运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据材料“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可知,“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的措施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对比可知,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