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5:42:52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

题目描述

【题目】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中国愿与苏联结盟的背景。

(2)据材料二及所学,归纳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并指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

(1)国际环境:根据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中国与苏联结成同盟的国际环境为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经济发展: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需要苏联帮助恢复,发展经济。外交政策:新中国初期为了保障革命胜利的成果,为了获得苏联的帮助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社会制度: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2)特点:根据材料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结合所学可知政治上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是主题。外交政策:根据材料“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结合所学可知采取不结盟政策。(3)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方面分析。

(1)国际环境: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经济发展:建国初借助苏联帮助恢复和发展经济;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社会制度: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2)主要特点:政治上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是主题;外交政策:不结盟政策。(3)主要因素: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利益;综合国力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