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2 01:44:36

材料一: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

题目描述

【题目】材料一: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1)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可概括为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根据材料“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可概括为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根据材料“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可概括为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2)从“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的信息,可概括出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从“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的信息,可概括出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得出理学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根据材料“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得出理学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第二小问,材料“两汉的粗糙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说明了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根据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得出复兴儒学的需要,结合所学,从内外两个角度概括回答。

(1)主要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3)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