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题目描述

【题目】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去效法。

——《老子》

材料二: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

材料三: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孟子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徳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

(2)材料二属于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治国策略?哪位统治者采纳了他的思想?

(3)概括材料三中孔孟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学派:道家,核心观点:要顺应自然(或不违背自然规律)。(2)学派:法家,策略:以法治国。秦始皇(3)共同之处:都主张以民为本;都强调“仁”。(4)要求: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的: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依据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去效法”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思想;第二小问:材料的核心观点是要顺应自然。(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的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观点属于法家学派的思想;第二小问:这一思想反映了以法治国的治国策略;第三小问: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思想。(3)依据材料三“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大夫不仁,不保宗庙”的信息可知,孔孟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都主张以民为本;都强调“仁”。(4)依据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徳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信息可知,其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