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7 02:53:49

以下材料摘自某大学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题目描述

【题目】以下材料摘自某大学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一: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大多数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材料三: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2)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提出一些消费建议。

答案解析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为体现类试题。“大多数大学生在花钱时比较慎重,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收索那些物廉价美的商品”,这是一种求实心理;“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这是一种求异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这是从众心理;“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套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是攀比心理。(2)本题要求有针对性的给大学生们提出一些消费建议,为措施类试题,此小问为第二小问的延伸,由第二小问可知,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问题,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该题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该题材料限定为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的是有关消费心理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消费心理主要有求实心理,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等。阅读和分析材料,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有关的消费心理联系起来即可。(2)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问角度是提建议,也就是措施类题目。当今社会有些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并非理性的、科学的、合理的,所以积极地大学生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根据书本知识可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角度作答。

(1)①存在从众心理,容易追赶潮流。②存在求异心理,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③存在攀比心理,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④存在求实心理,大多数大学生力求“花的值”,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2)①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尽量在自己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②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跟风,随大流,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③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