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搜集了以下图片,准备做一个主题探究活

题目描述

【题目】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搜集了以下图片,准备做一个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1)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同学们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2)除了图片资料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资料呈现这一主题?

(3)如果邀请你参加研讨会,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研究讨论?(要求提出两个问题,不需要解答。提问要符合研讨会主题,具有思维价值。)

答案解析

(1)隋朝大运河  (2)古人的评价、文人的诗词。古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胡曾的诗歌《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3)隋朝大运河的宽度、运力、给当时隋朝带来了哪些效益;隋朝大运河的修建给后人带来的好处和当初修建时的坏处。

(1)依据图片“隋炀帝”“运河示意图”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2)依据所学知识,反映史实的除了图片,还有评价大运河的文字、诗歌的资料。“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即天下的漕运,全部仰赖大运河。强调大运河的作用;胡曾的诗片面夸大开凿大运河对隋亡的影响。皮日休对大运河进行了客观评价,肯定了开凿大运河所带来的便利,大运河却为后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后世之人对大运河多有依赖。如果没有隋炀帝利用运河进行巡游的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以与大禹相比。他认为大运河贡献卓越。(3)依据所学知识,隋朝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隋朝大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