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11:52:26

针对社会现实,政府在不同时期需要对政策进行规划与调整。阅读下

题目描述

【题目】针对社会现实,政府在不同时期需要对政策进行规划与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初的十年。十年间,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不仅电力、冶金、机械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电子、原子能和航天等新兴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由于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建成投产,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58—1965年,新建铁路通车里程达7200多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年的成就,并指出十年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中共摆脱“路径障碍”主要措施。

答案解析

(1)成就:根据“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得出初步建成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根据“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得出石油实现自给;根据“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通了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也有了较大发展”得出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发展;根据“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得出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根源:结合所学可知,十年建设时期出现失误的根源是左倾错误的发展。(2)措施:结合所学,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史实即可。

(1)成就:初步建成独立的、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石油实现自给;交通运输业有较大发展;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根源:左倾错误的发展。(2)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国有企业改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