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4 08:24:11

孔子的形象在后世历经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孔子的形象在后世历经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代人们,从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摘编自李泽厚《新版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这一时期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董仲舒和朱熹是如何“建造”儒家思想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为重塑孔子形象而写的书籍,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康有为改造孔子形象的行为。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从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的内容中分析出答案。(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重塑孔子形象而写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减少阻力、顺应历史趋势、维新派的局限性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君权神授。朱熹: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理气观;循序渐进、格物致知的修养论(社会责任感等);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利。(2)书籍:《孔子改制考》。评价:他将孔子塑造成改革派,以减少宣传维新变法的阻力,这符合救亡图存的爱国要求和资产阶级利益,充满爱国主义精神,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但也表明维新派改良理论的匮乏和力量的弱小。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