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历史时间与空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其中两个要素。结合所学知识,回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时间与空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其中两个要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时间与空间都具有具体性。写出1945年发生的中外历史事件各一例。

(2)阅读下列关于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基教二司函(〔2017〕1号),指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历史时间具有阶段性。写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此时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怎样的局面?

②历史空间具有范围性。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地点。材料二呈现的是哪一历史格局?

(3)图示法是示意历史时空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图一

图二

图三

 

 

①写出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对抗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为了打败图二示意的这一集团,正义的力量最终联合起来,其联合的标志是什么?

②在图三位置绘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简易示意图,并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

 

答案解析

(1)雅尔塔会议、二战结束等;中共“七大”召开、重庆谈判等。(2)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经济危机。②瑞金——会宁。对外开放格局。(3)①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联合国家宣言》。②类似如右的图示即可。(位置、内容)苏联解体。

(1)写出1945年发生的中外历史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富兰克林·罗斯福、丘吉尔、约瑟夫·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国内: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2)①根据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是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的。此时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大危机。②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根据材料二图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呈现的是对外开放格局。(3)①写出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对抗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的对抗对,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图二是轴心国集团(法西斯),正义的力量最终联合起来,其联合的标志是194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②在图三位置绘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简易示意图,并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类似如右的图示即可。(位置、内容),如雅尔塔体系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