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年~1804年)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
材料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当时,美国处于独立战争期间。英国凭借其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对新生的美国进行了打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建国者讨论的焦点。在美国出现了两条道路,分别是以托马斯·杰斐逊为代表的农业立国政策,以及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鼓吹的发展制造业政策。
杰斐逊的观点与南部种植园园主不谋而合。种植园主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同时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他指出,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而且美国当时的工业属于“幼稚工业”,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所以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然而汉密尔顿的提议并未得到重视。1789年,美国《关税法案》规定进口税率仅为9%,远不足以保护新生的制造业。
——摘编自唐逸如《美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
(1)根据材料,指出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立国方略的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汉密尔顿关于发展“制造业”的观点。
答案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杰斐逊的观点与南部种植园园主不谋而合。主张自由贸易,同时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可归纳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立国方略的不同。(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美国要想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绝对不能走小农经济之路、执行重农主义政策,一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建成一个工业国”可知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美国的工业化发展;但是“所以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政策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质是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反应。
(1)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政府干预经济(贸易保护);杰斐逊,农业立国,自由贸易(2)汉密尔顿主张发展制造业,符合美国当时国情,利于增强美国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但他采取贸易保护方式发展制造业的做法具有时效性特点,从长期看不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不符合全球化贸易进程,其实质是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反应。
相关试题
2018年6月12日,美朝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因故不能担任代表职务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如果生气1小时,造成的身
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统一,到元、明、清三朝经历
对于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
古人云:“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
初治/复治/疗效不佳,应排除大细胞转化可能性
世界著名的三大金融中心是
采用起重机吊起穷锤从高处自由落下, 利用强大
印刷机的墨路加长,会导致()
汽轮发电机轴电压采用低内阻的交流电压表测量(
利率是一定时期利息额与( )之比。
外交保护(权)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告知当事人
建筑工程一切险自( )开始生效。
从整体发展来看,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
()是由收购方和目标公司董事会进行谈判,达成
对于一个提供本公司非标准品的潜在供应商进行评
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决策的第一步是觉察自己做决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