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01 23:22:45

历史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

题目描述

【题目】历史研究性课题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民主启蒙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民观

材料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问题三: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信息可知其相同点为批判君主专制;“黄宗羲、唐甄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等信息可知其不同点为中国启蒙思想是对封建制度的改良,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2)根据材料“1899年”和所学知识可以维新思想的背景和影响来分析出梁启超国民观的背景和影响。(3)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业化的发展、教育和城市化等方面来分析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原因。

(1)相同:批判专制,约束权力,实行民主。不同:中国启蒙思想是对封建制度的改良,欧洲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2)背景: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传统政治文化体制日益解体影响:有利于民族觉醒,激发国人的责任心和爱国热情;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3)原因: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私有经济的发展;高考制度恢复,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