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农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农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应对自然灾害……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材料二中,“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走集体化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58年,在农业上,政府提出"以粮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出现了亩产中稻13万斤、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奇迹”,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中的农业产量?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材料四  农民衷心拥护党的政策,情不自禁地唱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的“政策”叫什么?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说明农民拥护这一政策的原因?

(5)根据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案解析

(1)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1950--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是由于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应对自然灾害。 (3)不真实的,虚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后果。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5)国家制定农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根据材料一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950--1952年实行了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实现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根据材料二“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应对自然灾害……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到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是指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可知,走集体化道路的原因是由于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应对自然灾害。 (3)根据材料三“1958年,在农业上,政府提出“以粮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出现了亩产中稻13万斤、山药120万斤、小麦12万斤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奇迹”,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农业产量是不真实的虚报的;这一现象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后果。 (4)根据材料四“农民衷心拥护党的政策,情不自禁地唱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政策”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中的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最能说明农民拥护这一政策。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国家制定农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