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2021-08-13 08:30:40

“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

题目描述

【题目】“丝绸之路”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回眸)

材料一: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1)由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史实。并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材料二:如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潮流逆转)

材料三: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

(3)材料三的奏章反映的清朝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

(当代聚焦)

材料四: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经济特区……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材料五:“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

(4)请写出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对比材料四、五,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现实思考)

材料六:截止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

(5)材料六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因此当时“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史实是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汉都城长安,终点在欧洲。(2)根据材料二“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根据材料三的奏章“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章反映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5)根据材料七“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1)玄奘西游天竺取经。长安欧洲。(2)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意思对即可)(3)闭关锁国政策(或闭关政策)(4)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变化: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5)趋势: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