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
题目描述
【题目】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予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代“三公”的主要职责。试分析秦代太尉一职从未授予大臣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一千四百年”的古代中国历史中限制君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
(1)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太尉主管全国军务,这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与地位,所以才会出现理应有的职位,但却始终无人担任的局面。(2)特点:由材料可知,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复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相权分散;另一方面三省之间存在相互牵制和监督的关系。作用:由材料可知,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且相互牵制,故其作用是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的权力。(3)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因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制度上的权力牵制和思想上的限制入手分析。政治上是宰相制度的牵制,思想上的限制主要是儒家思想中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和“伦理道德”等。
(1)职责: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原因:便于皇帝直接掌管兵权,加强皇权。(2)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3)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因素:相权的牵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儒家伦理道德。
相关试题
据美国人口普查报告,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19
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
5225 开放引流术适用于A.闭合性气胸B.
(单选题)weB泛指网络、互联网等技术领域,
(单选题)王某个人创办了一家代驾服务社,每接
(配伍题)蜂蜜:().六一散:().葫芦壳:
(单选题)男性患者,60岁,2个月来干咳,进
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rèn qī h
清朝入关之初,曾强令汉族男子剃发留辫;民国初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呈现出与以往不同
下列民事行为中,公司的清算组织不能从事的是(
下列施工组织措施项目费中不属于安全文明施工的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当中心体温降到多少度时,肌肉由颤抖变为僵直,
2014年12月12日,中国(海南)国际热带
某建筑位于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在线式UPS的工作状态是:
第一斜视角和第二斜视角相差大于(),即可诊为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
科学发展覌的第一要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