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种文明的气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题目描述

【题目】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种文明的气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事件?“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中国的对外交通路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图一至图二变化的根本原因。

(4)材料四中漫画反映了清朝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

(5)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鉴真东渡日本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时纷争,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朝国力的变化(4)闭关锁国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类似表达也可)。(5)开放促进繁荣,保守导致落后。

(1)依据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可知反映的是鉴真东渡。结合课本所学,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频繁。唐朝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苦劳累过度而双目市民。但是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设计了日本奈尔良城的唐招提寺。“唐风洋溢奈良城”体现唐朝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日本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据材料“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以后,中国的对外交通由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变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难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宋朝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北方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南宋与西夏、金的并立,战事纷争不断,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等。(3)依据材料三图一“刘家港”“三宝垄”可知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图二“戚少保年谱考编”可知反映的戚继光抗倭。结合课本所学,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出使西洋,宣扬明朝的国威;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侵略中国东南沿海。明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由此可知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明朝国力的变化。(4)依据材料四“清初的四十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人民擅自出海贸易。统一台湾后,开放了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可知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朝固步自封,闭关自守,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导致了经济的停滞和倒退;使中国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5)依据前面的材料,唐朝繁荣强盛,对外开放交流频繁;宋朝时期海上贸易频繁,促进经济繁荣;明朝国力强盛时,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由此可知,开放促进繁荣,保守闭关导致落后。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