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定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

题目描述

【题目】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定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评论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和官吏选拔权方面的创新性。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行省制度的重要作用。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这个朝代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经济篇)

材料三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说出材料中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并介绍其主要功能。

(文化篇)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4)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创新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案解析

(1)进士科的创立。选官标准由门第转变为注重才学;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有利于中央集权。澎湖巡检司。(3)筒车;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4)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促进、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民族交融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等。(言之有理即可)(至少回答两个原因)(5)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进步的关键。(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创立。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由门第转变为注重才学;官吏选拔权方面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根据材料二“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元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了澎湖巡检司进行管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生产工具是唐朝发明的筒车;筒车是一种灌溉工具。(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唐诗繁荣的原因在于,唐朝前期,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是促进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政治清明,科举制度的促进,统治阶级对文化发展持包容积极态度,这些有利因素助推了诗歌在唐朝的繁荣发展;民族交融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让唐诗可以在文化发展中汲取新的养分,扩大了唐代文人的视野等。(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反之,就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