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1970-01-01 08:00:00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西方列

题目描述

【题目】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1)材料中的“粤匪扰乱”所指为何?“曾姓时髦郎中”所开“洋务清火汤”的主药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摘编自《大国崛起》

(2)面对内忧外患,年轻的天皇进行了一次改革,将日本变成了一个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请问: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从民族独立的角度来看,日本这次改革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3)明治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使日本在改革后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为今天成为闻名世界的经济强国、工业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两大政治运动”的推展,目的都是实现民族救亡。资产阶级维新派用了什么方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完成了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变,实现了三民主义思想中的哪一方面的巨大成功?

答案解析

(1)太平天国运动;创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只答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则不给分)。(2)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如没有“自上而下”四个字,则不给分)改变了日本封建落后的面貌,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3)殖产兴业,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4)改革(戊戌变法);民权主义。

(1)通过材料中“咸同年间”可知,“粤匪扰乱”发生于1851年到1875年之间,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历时13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材料中“曾姓时髦郎中”指的是曾国藩,他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军,“洋务清火汤”指的是曾国藩等人为挽救清政府统治发起的洋务运动,主药是创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或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改革为明治维新,其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从民族独立的角度看,明治维新改变了日本封建落后面貌,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3)结合所学可知,通过明治维新中“殖产兴业,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一措施使得日本在改革后短短的15年时间内,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为今天成为闻名世界的经济强国、工业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4)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即戊戌变法。三民主义思想包括民族、民权、民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完成了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变,实现了民权主义的巨大成功。

加载中...
AI正在思考中,请稍候...